预约演示
预约演示

长沙理工大学:坚持“三个聚焦”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长沙理工大学:坚持“三个聚焦”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以新工科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引领★★,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开发全过程科创训练实践项目★★★,组建交叉学科方向科研攻关团队,积极推进中国青年科创示范区建设,有效提升工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成立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资源★,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着力将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常年组织学科竞赛,工科类学生100%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5年,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5526项★★,其中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连续10届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学校党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实践培养模式改革,在跨学科人才培养和校企深度融合上下功夫,通过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等方式,提升卓越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党委始终注重理论武装,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不断创新理论学习和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拓展育人空间,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把专业调整优化改革作为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构建适应行业发展动态的新工科课程体系★。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优化新工科专业布局,培育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深化专业内涵发展。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地域特色新工科专业建设★★★,打造智能交通★★★、智慧电网等特色专业集群,新建交能融合、新型电力系统、未来传感技术等学科专业,开设文化与遗产数字传播、数智工程、智慧交通3个微专业★★★,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协同高校和企业育人力量,加大“引产入教”“以产促教”力度,将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把工地“搬进”课堂★,将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成果★★★、新工艺工法等加入课程教学内容。把课堂★“搬到”工地★,走进工程现场,参与交通规划、电网建设等工程实践,让学生深度了解施工规范、工艺流程,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还与中国交建★★、国家电网等合作开办14个联培班,发起成立全国交能融合产学研联盟,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卓越工程人才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卓越工程人才。着力打造思政精品课堂,强化校地联动★★、校馆联动★★,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走进思政课堂,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建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近5年,共立项建设311门校级课程思政金课,出版7本课程思政案例集,选树49个示范课堂,形成了结构合理、元素丰富的思政课程体系。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持续锤炼教师基本功和工程实践能力★★★。实施★★★“两化三能”职业能力提升计划,着力增强国际化、工程化和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三种能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围绕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大力选聘领军团队带头人;借鉴校外优秀教育教学经验,着力提升工科教育教学水平★;聘请企业生产★★★、科研、管理一线多名专家任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围绕行业企业一线的工程问题★★、案例和项目开展学习研究;每年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建设一支有丰富工程背景和较强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

  坚持以文化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大力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学校“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相结合,连续20年在教师中开展“教学贡献奖”评比,在学生中开展★★★“百优十佳★”评选★★,深入挖掘和发挥榜样力量★,用身边先进典型引领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形成文化育人长效机制,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艺术节、研究生博力学术论坛★、★★“十月诗会”等活动★★★,在文化浸润、感染、熏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

  将“专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教育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能力。每年组织师生围绕理论宣讲、乡村振兴★★★、专业实践等专题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志愿帮扶★★、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各实践队伍从学科和专业特长出发★,以科技创新赋能社会实践,打造IT助老、降碳增效★★、智慧节水、云端实验★★、数字乡村等新项目,其中★★★,学校博士实践团连续9年前往湖南省中西部特困地区对病危桥梁进行检测、加固;学校“小小科学家★★”基础科学公益科普项目足迹遍布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累计开展2000余场公益活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聚焦思想引领、专业培养、实践锻炼等方面,积极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路径。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确立★“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以4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基础,19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依托,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调整培养方案,优化学分结构★★★,推进跨学科教学新模式。推动本科生导师制,完善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常规开放机制,将导师科研项目转化为前沿课程、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加快人工智能融入教育体系,有序开展人机协同的教育实践,全面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有效运用。

  学校党委注重专业能力培养,针对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从卓越工程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出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推进导师引领工程★★,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化知识传授,夯实学业基础。

  延伸理论课堂★★★、创新学习机制、优化教育载体,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理论学习延伸到课堂,集中选取习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由任课教师组织“课前五分钟★★”微宣讲★,形成“接受—认同—深化”的理论学习运行机制★★。把思想引领融入日常,成立理论宣讲团★★★,在学生“一站式★★”社区开设《★“理”想听我说》网络直播课★,在学校融媒体矩阵开设理论学习专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利来最老的品牌官网首页

产品中心

服务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软件园三期诚毅大街365号A04栋20F
  • 电话:+86-592-5799655
  • 传真:+86-592-5765080

股票代码

430491

让出行更安全、便捷、环保

扫码关注利来最老的品牌官网首页,利来囯际老牌,利来国国际APP

© http://2222898.com 厦门利来最老的品牌官网首页,利来囯际老牌,利来国国际APP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丨 闽ICP备06028264号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289号

利来最老的品牌官网首页,利来囯际老牌,利来国国际APP

可信赖的智慧交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预约演示

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