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历史文件

市人民政府必威体育app官网:印发《必威体育app官网:文化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7-07-01

分享: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Betway必威体育:各部门: 《必威体育app官网: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Betway必威体育:第 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必威体育app官网: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黄石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机遇期。发挥文化引领功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实现文化小康,建设文化强市,对推动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Betway必威体育:“十三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必威体育app官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取得进展,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上了新的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艺事业更加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事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培育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群众文化日益丰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1、公共文化建设成绩斐然。新建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并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新建大冶市文化馆,阳新县图书馆文化馆等8个县级文化场馆,服务功能大幅提升。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镇镇达标。862个行政村、135个社区建起文化室或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三馆一站一室”全部实现免费开放,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长期坚持。数字文化服务深入发展,数字图书馆、共享工程、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得到全面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完成70%,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镇、村、湾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我市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冶市成功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2、文化精品工程深入推进。出台《必威体育app官网:文艺奖评奖试行办法》等四项政策文件,建立扶持文艺创作生产专项资金,实施“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文化精品工程。先后有451人(团)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和奖励,其中大型原创话剧《刘伦堂》在全省第二届艺术节开幕式首演,舞蹈《奋起》获Betway必威体育:“金凤奖”舞蹈大赛职业比赛金奖,舞蹈《山寨猎舞》、《绣出幸福来》等入选中央电视台春晚、中老年春晚,歌曲《美丽中国》、长篇小说《钢铁三部曲之大国烟云》等作品获Betway必威体育:“五个一工程奖”,《心中的伞》等十余幅作品获国家级、省级“群星奖”,《青铜文明》作品入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灵山千古色》获美国亚洲美术家协会展览作品一等奖并收藏。

  3、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相继举办“矿冶文化旅游节”、“双迎”高峰论坛、乒乓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城市文化形象更加靓丽。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年均购买大型公共文化活动 16次以上、“文化三下乡”活动达500余场,交换图书2万余册、送电影 15000多场次。基层艺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年均举办舞蹈音乐等各类培训班 200多期,受惠群众 20000人次。年均举办文化艺术专题讲座 50多次,基层文艺骨干、广场舞、非遗等培训 200多次。深入农村、社区免费辅导培训班上千次。民间文艺团队快速发展,全市文艺活动骨干达 3万多人,基层文艺团队达 1254支,基层文艺团队已成为群众文体活动的主力军。一批民间文艺团体走向全国、走出国门,黄石爱乐合唱团屡获全国大奖,新爱乐歌唱团等多个团队在维也纳、韩国演出获奖。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各地形成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黄石港区磁湖文化节、阳新富川大舞台、磁湖之春文化集会等品牌影响正逐步扩大。成功打造大冶中国诗词之乡、楹联之乡,阳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国字号品牌。铁山“天天跳周周唱月月演”等活动获国家级群星大奖。

  4、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410处,可移动文物38556件/套。加强全市工业遗产保护,设立“湖北黄石工业遗产片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华新水泥厂旧址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列入全国150处重要大遗址,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被列入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功创建Betway必威体育:历史文化名城,共申报中国传统村落6处。启动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等一批重点文物的保护工程。连续举办国际工业遗址论坛、Betway必威体育:首届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等高规格的文化遗产宣传活动。“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迈出步伐,“阳新布贴”年制作精品1000余件,大冶“佛像堂”建立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出版《东楚遗粹》、《西塞神舟会》6本等“非遗”研究书籍。“非遗”项目保护成果丰硕,已有世界级非遗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13个,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45个,明确市级以上传承人45人。

  5、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速融合,传播方式由传统单一型向立体互动型转变,基本形成集“声、屏、报、网”于一体、模拟、数字电视立体交叉、优势互补的现代传媒架构。不断提升《黄石新闻》、《电视资政》等品牌影响力,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及绝大部分自然村的广播电视覆盖,全市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了99%。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截止“十二五”期末,年经营创收总额达到 1.6亿元以上。

  6、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以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工艺美术、广播影视等行业在内的多元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文化服务业单位机构近千家,从业人数近5万人,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亿元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重点扶持有自主品牌、影响力大的骨干龙头文化企业,成功申报大冶石开青铜有限公司、东楚传媒文化产业园等五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网众网咖、蓝调网咖等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为省级转型示范场所。一批新兴文化产业入驻黄石,一批民间创意产业逐步兴起。

  7、新闻出版工作成效显著。印刷行业稳中有进,全市印刷企业达 121家,从业人员 2800人,资产总额10.6亿元,其中总产值 5000万元以上印刷企业有 3家,一批印刷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印刷技术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始终保持“扫黄打非”工作严查严打的高压势态,持续开展“净网”、“清源”、“秋风”、“剑网”等专项行动,破获三起全国有影响的“扫黄打非”案件,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建成农家书屋 864家,实现村村全覆盖,三溪镇姜福村农家书屋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书香凝聚智慧”等系列读书活动深入开展,“经典美文诵读”等大型读书活动每年举办 10多场次,“十进一创”等活动持续推进,“读书好、好读书、读书好”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8、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序。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和“属地管理,综合治理”原则,不断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市场监管得到全方位保障,建成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规范市场准入和综合执法工作平台,实现对各类门类文化市场的综合动态监管,对网吧等文化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年均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 6次,文化市场集中整治 6次,顺利完成 40多个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文化内涵凝练不够。城市文化的全面梳理、深度发掘不够,“文化黄石”的城市形象不够鲜明,城市文化特色的认同度不高,存在“城市文化符号给人印象不深刻”的问题。二是文化自觉意识不够。有些地区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与文化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文化建设在人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的支撑和扶持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现象。三是统筹力度不够。文化事业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文化、体育、科技、群团组织等相关资源整合不够,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大文化”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四是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文化产业总量偏低,规模偏小,产业集聚程度低,创新发展政策环境不优,缺乏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和集聚区,存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消费市场不够活跃”的问题。五是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阳新县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服务手段较落后,新兴服务设施设备应用较少,社会资源参与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活,管理模式落后,服务效能不高。六是文化人才队伍不足。文化高端领军人才匮乏,专业艺术人才紧缺,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存在“业余文化队伍活跃、专业人才贫乏”的现象。

  (二)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就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Betway必威体育:委省政府确定的“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要求必须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筑牢文化民生底线,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文化小康,力争文化发展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质量效益跻身“第一梯队”,为我市文化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必威体育app官网:委Betway必威体育:提出要在全省率先实现文化小康,力争成功申报黄石工业遗产为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区,迈入文化强市行列,为我市文化发展规划了科学的发展路径。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相继实施,进一步拓展了文化建设新空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进一步增多,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文化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中央和省市委密集出台一系列重大文化法律政策,为文化发展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现实需求、技术支撑、良好环境。与此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文化建设任务日益繁重,文化治理管理难度更大。黄石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新定位,要求我们从更宽视野谋划文化事业,从更广领域拓展文化发展空间,从更高层次对接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机遇,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

  综合判断,黄石文化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握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国先进、湖北一流、黄石特色”的文化发展定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干兴文,以文化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文化持续增长动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实现文化小康,建设文化强市,为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出发,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发展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发展新的文化业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进“互联网+文化”创新发展,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事业、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全面转型和跨越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文化领域法治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为文化事业、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 2020年,努力实现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贡献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实现事业发展、产业规模、品牌效应、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文化小康。力争成功申报黄石工业遗产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功创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区,迈入文化强市行列。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区建成。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和效能化,实现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50元,覆盖率≥1.3%,

  “三馆一站”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60%,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一流、全国先进。

  文化产业规模发展。传统文化业态继续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初具规模,实现 2-3家过亿元的文化企业,打造 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4.2%,进一步提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5%,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助力城市转型。

  文艺创作活力全面激发。完善文艺创作生产机制,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艺人才培养工程,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力争全市每年有 3部以上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或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文艺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居全省同类城市前位。

  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机制健全。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逐步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系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体系,依法科学地推进文化遗产的预防性、整体性和创意化保护利用,积极打造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示范区。

  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重点培养音乐、舞蹈、戏曲、小品等 10门类有影响力人才各10名以上,为基层文化单位培训各类文化业务骨干1千人次以上。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结构,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文化治理体系健全。深化文化行政审批改革,创新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模式,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完善文化治理体系,激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贯彻落实《必威体育app官网: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为抓手,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主攻方向,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城市十分钟”、“农村十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完善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区。

  1、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网络。(1)盘活存量,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社会的作用。完成市群艺馆新馆装修、市图书馆老馆改造、磁湖剧院改造升级、广电监控中心等工程项目,改革管理体制,盘活“飞天白鹭”等高冷场馆,制定扶持措施,建好用好文化广场、社区活动阵地,提升现有场馆利用率,提高群众的满意率。(2)补齐短板,构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按照“三馆一站”覆盖率≥1.3%的要求,着力解决有关县(市)区公共文化设施漏项问题,加快大冶艺术剧院、阳新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推进黄石港区、西塞山区、开发区图书馆、文化馆的开工建设。按照建设鄂东区域性中心的战略布局,建设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必威体育app官网:美术馆、必威体育app官网:音乐厅和必威体育app官网:图书城。(3)突出重点,夯实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恢复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功能,补齐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短板。整合资源,在原有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的基础上,建设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形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建设乡镇数字影院,实现镇镇全覆盖。按照“七个一”的标准,有效利用现有农村宗祠资源,推进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建设全覆盖。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和社区达到“读有书屋、看有影厅、唱有设备、演有场所、跳有广场、联有网络、办有经费”的标准。

  2、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1)以标准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全面落实《必威体育app官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兜好政府保障底线。制订并实施“四馆三场”、“三馆一站”建设运行标准,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建立城乡联动机制,整合各级优势资源,大力开展送文化服务。重点加强全市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率先实现全市贫困村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建设全覆盖。指导已基本建成文化室、文化广场的贫困村按国家标准完善提升。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年度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实行绩效跟踪评价。(2)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市、县(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读室,配备盲文设备和盲文读物。两级公共文化馆积极开展面向特殊人群的文化活动、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和展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生活困难群众减免收看有线电视、观看电影等费用。加快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3)拓展基层文化服务领域。建立灵活机动、方便乡村的流动文化服务网络,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缩小城乡文化服务水平差异。继续发挥流动电影放映车、流动图书车、流动舞台车等作用,搭建“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等多形态的流动服务平台,解决文化资源短缺地区的服务供给问题。深入推进公益电影“五进工程”,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和群艺馆总分馆建设,构建以市馆为总馆,县(市)区级馆为分馆,乡镇文化站为基层馆的服务网络体系,开展馆际合作,推动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互联互通。深入开展“书香黄石”等系列读书活动,全面推进“十进一创”活动,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社区、企业、家庭创建活动,全民阅读的综合参与率达到85%以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加强公共文化场所的文明创建,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指标的完成。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1)加强供给能力建设。创新机制,提升“四馆三场”、“三馆一站”的免费开放服务水平,逐步将工人文化宫、科技馆、行业博物馆和有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行“按需点单”服务模式,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支持群众文化团队发展,鼓励群众自办文化,继续开展必威体育app官网:“百团十佳”评选展演。引导“草根文化”健康发展,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依托广场文化资源,深入开展文化广场“双百工程”,建设 100个示范文化广场,打造100支优秀文艺团队,带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支持各地创建“Betway必威体育: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打造百姓舞台、广场文化周、乡村艺术节等群众活动品牌,进一步提升“磁湖文化节”、“富川大舞台”、“天天跳、周周唱、月月演”广场文化活动等品牌影响力。出台激励措施,推进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开展文化活动的热情。(2)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结合“智慧黄石”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主动对接“互联网+”,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运用传统网络、互联网技术,采用微信、APP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开发在线借查阅读书、预约服务、在线报名等功能,优化线上服务。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大力推动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实现全市农村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无线覆盖工程和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全覆盖。建成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工程,确保通过无线(数字)提供不少于 15套广播节目和 15套电视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直播卫星、IPTV和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等多种技术手段覆盖,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 100%。(3)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健全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实现注册文化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2‰。扶持培育群众文艺团队,实现各镇(街)经常开展活动的各类文体团队不少于6支,每个行政村(社区)业余文体团队不少于3支。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等社会组织,推动镇级文化社会组织规范注册。加快推进民办文化场馆建设,到2020年,全市登记注册的民办文化场馆数量力争超过 10家。推动大型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社会化,推进经营性文化场馆(如剧场、电影院等)实行连锁经营、联盟合作,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吸引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管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专栏1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市级重点场馆建设工程:建设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必威体育app官网:美术馆、必威体育app官网:音乐厅、必威体育app官网:图书城等重点文化场馆。完成必威体育app官网:群艺馆新馆装修工程、必威体育app官网:图书馆老馆改造工程并对外开放,推动磁湖剧院改造升级。

  2、全市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建设工程:建设黄石港区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图书馆、文化馆)、西塞山区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和开发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完成大冶艺术剧院、阳新博物馆等项目。

  3、乡镇数字化影院建设工程:50%乡镇(19个)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建成室内固定放映点。

  4、制订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出台《必威体育app官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5、搭建流动服务平台:建成“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等多形态的流动服务平台。

  6、建立总分馆体系:完成图书馆总分馆和群艺馆总分馆建设,构建以市馆为总馆,县(市)区级馆为分馆,乡镇文化站为基层馆的服务网络体系。

  7、实施“百姓舞台”工程:按照有戏台舞台、有活动设备(健身设施)、有宣传设施、有群文团队、有活动品牌、有管理制度“七有”的要求,确保50%的乡村社区广场文化建成。

  8、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依托省公共文化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建设“文化黄石 e点通”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文化供给、公共文化需求、公众信息服务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和智慧博物馆建设,打造全民“掌上阅读”服务系统。

  9、实施“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完成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建成应急广播体系和广播电视融媒体平台。

  10、实施公益电影“五进工程”:保障财政资金对公益电影放映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进企业、进广场的扶持和补贴。实现社区、工地、企业、广场每月放映 1场电影,中小学校每学期放映 2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进城务工人员及城镇低收入群众也能免费观看电影。

  (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1、健全文艺创作生产机制。完善文艺精品扶持办法,建立重点文艺项目立项、招标、签约等制度,完善项目补贴、定向资助和以奖代补等办法,完善艺术创作联席会议制度、艺术创作经验交流制度等。大力扶持文学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推出 1-2个国家水准的文艺精品。实施群众文化品牌打造工程,鼓励各县(市、区)立足本地特色,打造“一县一品”。深化艺术评奖改革,完善艺术评价激励机制,健全文艺人才评优激励制度,完善开放式、市场化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文艺创作。

  2、推进优秀艺术作品创作生产。加强艺术创作规划指导和资源统筹,坚持直接抓、参与抓和引导抓相结合,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围绕庆祝建党 95周年、党的十九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等开展主题开展创作展演活动,抓好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的创作。重点抓好西塞神舟、东方神韵等地方特色,时代标兵、黄石好人等人物楷模题材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抓好文学作品舞台艺术、动漫作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门类的创作。抓好工业题材影视剧创作,创作拍摄反映黄石近代工业发展、城市转型变迁的现实工业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山重水复》。加大对原创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力度,抓好剧本、音乐创作等基础性环节,实施网络艺术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推动艺术内容和形式创新。扶持采茶戏、楚剧、汉剧、文学、音乐、舞蹈、音乐剧、动漫等优势领域,建立一批创作基地,提升创作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出台重点图书出版扶持奖励计划,出版“黄石文丛”等一批文艺精品、理论精品著作。

  3、推动地方戏曲振兴。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努力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重点实施采茶戏、楚剧、汉剧振兴工程,加强采茶戏传承中心、大冶楚剧团等专业院团建设,创造条件重建市京剧团,扶持民间汉剧团、京剧团、黄梅戏团的发展。加大戏曲精品剧目创作力度,创作生产采茶戏《石瑛》、《麻疯女》,复排传统古装采茶戏大戏《三婿记》、《风雪配》、《梁山伯与祝英台》。加大政府购买戏曲演出力度,确保全市每村年均送戏 1场以上。推动将戏曲观摩与普及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确保每年全市大中小学生免费观看1场优秀剧目演出。

  4、大力开展艺术教育普及活动。积极参与和承办全省性重大艺术活动,创办三年一届的黄石艺术节。依托新群艺馆小剧场,采取艺术联盟、院线合作等方式,积极打造“磁湖之夜”黄石周末文艺大舞台。支持黄石港区、阳新县办好磁湖艺术节和采茶戏艺术节。以文化节会、文化讲坛、新媒体展示多种途径,全方位展示我市文化艺术精品成果。组织举办优秀文艺作品基层巡演、巡展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作品展示、艺术讲座、创作辅导等方式,将文化艺术活动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市民艺术修养和素质。办好重点文艺评论报刊、网站和栏目,打造黄石优秀文艺作品传播的主阵地、主渠道。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

  专栏2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1、出版黄石文艺系列丛书:出台重点图书出版扶持奖励计划,出版“黄石文丛”等一批文艺精品、理论精品著作。

  2、创办黄石艺术节:十三五期间创办三年一届的黄石艺术节。

  3、打造周末文艺大舞台:依托新群艺馆小剧场,采取艺术联盟、院线合作等方式,积极打造“磁湖之夜”黄石周末文艺大舞台。

  4、实施戏曲振兴计划:实施采茶戏、楚剧、汉剧振兴工程,加强采茶戏传承中心、大冶楚剧团等专业院团建设,扶持民间汉剧团、京剧团、黄梅戏团的发展,重振黄石戏曲艺术。

  5、实施文艺创作复排计划: 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塞神舟会”为主题,创作生产大型歌舞剧《西塞神舟》。以铜录山古铜矿遗址为主题创作生产楚剧《青铜魂》。复排传统古装采茶戏大戏《三婿记》、《风雪配》、《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传承保护优秀文化资源

  遵循文化遗产保护规律,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构建起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到2020年,力争实现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打造“文博之乡”,建设鄂东南生态文化实验区,厚植城市文化底蕴。

  1、促进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出台《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文物保护的责任体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编制《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保护规划》,颁布实施《必威体育app官网:工业遗产保护条例》,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开展全市工业遗产普查,全面摸清家底,加大保护与利用,建设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示范区。实施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保护项目,修复保护古民居,加强乡村历史文物建筑修缮,挖掘整理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乡村。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镇、Betway必威体育:历史文化名城的格局和风貌,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龙港革命旧址、红三军团革命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积极打造红色旅游项目。推进鄂王城城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等重点文物的考古发掘工作,力争取得重大考古发现。完成全市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做好国家级和省市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和评选工作。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黄石矿物晶体奇石文化博览园项目(二期),建设水泥、矿物晶体、观赏奇石、钢铁、乒乓球、服装、保健酒等富有地域特色的“黄石博物馆群”,积极打造“文博之乡”。

  2、加快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遗”工作。加快推进华新水泥厂旧址文物保护工程项目、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建成中国水泥遗址博物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完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修缮工程项目,推进东钢工业遗址保护性利用项目。加强黄石工业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和展示工作,举办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黄石)高峰论坛,争取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3、健全生态文化保护发展体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个一”行动计划,推动必威体育app官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立法,制定非遗项目定期考评制度,健全非遗保护传承的经费、人才和制度保障机制,加强非遗普查、认定和登记,建立非遗档案和资源数据库,构建“非遗数字馆”。以“中国端午节·西塞神舟会”保护和利用为核心,包括富池三月三庙会、大王镇的接大王、汪仁王武龙等在内的鄂东南生态文化实验区,修建中国端午节·西塞神舟会展示馆。鼓励传统文化、表演、手工等“传帮带”,探索创新数字化馆藏、节庆展演、旅游开发、主题公园、生产性保护等保护模式。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和开发,重点对阳新采茶戏、阳新布贴画、大冶尹解元石雕等项目进行保护传承,积极挖掘整理历史典故、名人、传说、民俗等资源,形成黄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文化印象、整体品牌和精神内涵。

  专栏3  传承保护优秀文化资源

  1、申报世界文化遗址:建成中国水泥遗址博物馆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完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修缮工程。成功申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为世界文化遗产。

  2、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镇、Betway必威体育:历史文化名城的格局和风貌,加大华新、工人村、汉冶萍、盛洪卿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整治,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打造“文博之乡”:建设黄石矿物晶体奇石文化博览园项目(二期),建设水泥、矿物晶体、观赏奇石、钢铁、乒乓球、服装、保健酒等富有地域特色的黄石博物馆,积极打造“文博之乡”。

  4、建设一批文化乡村小镇:修复保护古民居,加强乡村历史文物建筑修缮,挖掘整理十大历史典故、十大名人、十大传说、十大民俗等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乡村小镇。

  5、建设鄂东南生态文化实验区:以“中国端午节·西塞神舟会”保护和利用为核心,包括富池三月三庙会、大王镇的接大王、汪仁王贵武龙等在内的鄂东南生态文化实验区。

  6、建设非遗展示馆:建设中国端午节·西塞神舟会展示馆和必威体育app官网:民俗馆。

  7、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个一”行动计划:扎实做好非遗项目保护规划、档案资料、研究成果、传播平台、传承基地、传承队伍和活态品牌建设,促进非遗保护走向规范化。

  8、健全非遗保护机制:颁布《必威体育app官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制定《必威体育app官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定期考评制度》。

  (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围绕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体要求,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规范文化市场,进一步提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1、以打造文化园区为基点,拉开区域文化产业大格局。坚持把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作为培育、扶植、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孵化器,协调做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区域规划和行业布局,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创意性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重点规划建设华新水泥旧址文化创意园、东钢工业遗址文化产业园,逐步建成东方养生小镇、道士袱古镇。建设黄石铁山矿冶文化旅游小镇,环磁湖文化旅游基地,西塞山全国工业旅游发展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石开、佛圣堂、石雕古建文化产业基地,大冶奇石文化产业基地,东楚传媒、蓝缕国画、油画复制产业基地,大冶刺绣、阳新布贴产业基地,磁湖梦演艺产业基地,形成我市“两镇、五项目、五基地”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2、以做强骨干企业为支撑,延伸文化产业产业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大做优一批骨干文化产业企业,实现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支持以大冶石开工艺、黄石日报新媒体集团等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融资,把黄石日报传媒集团、黄石广播电视台打造成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综合性现代传媒集团。引进专业文化演艺企业,整合市级国有演艺资源资产,成立鄂东演艺公司。突出地域特色,大力推进殷祖古建、大冶木雕、石雕、铜雕、阳新布贴、大冶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进程,提升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加大扶持艺术品企业吸引社会资本融资。

  3、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亮点,激发新型文化产业活力。加大文化产业投资力度,以优越城市环境、优惠扶持政策、优秀人才队伍为基础,拓展现有文化资源发展渠道,引进先进文化产业模式,不断打造具有黄石特色的文化产业布局。

  (1)发展文博会展业。依托黄石矿博园、铜绿山古铜矿大遗址公园、大冶铁矿博物馆、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黄石地质科普馆为载体,形成黄石特色博物馆群。举办“地矿科普”、“地学旅游”、“园博文化”、“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等文化博览活动,积极策划一批有影响的重大会展项目,培育在国内有知名度的会展品牌,促进会展产业发展。

  (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跟我市制造业转型相关的工业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服装设计,以及会展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工业设计创意。培育发展商务咨询、影视制作、广告创作、工艺时尚、矿物晶体设计展示、民间工艺品制作等咨询策划创意。依托我市高校人才资源、大型骨干企业研发优势及院所优势,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黄石特色文化创意品牌。充分发挥工业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华新旧址、东钢工业遗址等特色文化创意园的规划与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引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战略投资,进一步促进“文化+设计”“文化+创意”、“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多元化生态和创意服务产业链,建设区域文化创新基地,打造鄂东“创意之都”。

  (3)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商旅文”融合整体规划,积极与教育、金融、科技等对接,促进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文化金融等互动发展、互融共赢。加快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积极打造华新水泥厂旧址、汉冶萍、大冶铁矿国家矿山公园、铜绿山古铜矿大遗址公园、东钢工业遗址文化创意园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遗产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国内工业旅游示范区。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修缮,传承乡村历史文脉,推进乡村文化旅游。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展示水平,整理彰显地域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积极策划建设“湖北黄石工业遗产片区”、东钢工业遗址文化创意园、黄石磁湖“欢乐世界”(大型文化游乐项目)等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重点项目,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的旅游品牌,创建中国最美工业旅游城市。

  4、以提供优质文化产品为重点,扩大文化生产和消费。

  (1)加大文化交流,增强合力。利用资源,参加国际工业文化遗产论坛、长江经济文化论坛、两省四市文化活动联盟、武汉城市圈文化联盟等平台,支持本土文化走出去。创新政策,鼓励本地优秀文化企业、文艺院团、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参与文化部“大地情深”文化交流活动、深圳文博会、武汉文化交流会以及中央部委、省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交流活动,学习吸收外地先进文化。加大城乡文化互动,创办黄石文化艺术节、鄂东“非遗”文化展演等多种文化交流平台,激发地方文化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活力。

  (2)加大文化招商,提升活力。明确“文化招商、绿色发展”思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围绕“两镇、五项目、五基地”文化产业项目,拓展招商渠道,对接国内龙头文化企业,积极引进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建设打造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充分挖掘利用工业文化、红色文化、西塞端午文化、古代矿冶文化、宗教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产业项目,利用各类文化博览会等平台,“走出去、引进来”,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引进知名文化企业落户,带动本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3)加大文化消费,展现魅力。着力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让文化消费常态化,成为居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达到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4.2%。搭建文化消费供需平台,配套文化消费政策,完善文化消费市场。通过定期举办文化产品交易或是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开展文化消费提升活动。对文化事业领域的公益性文化产品,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对居民实行免费消费,对文艺院团剧场影院补贴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刺激文化消费。积极申报文化部、财政部“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等方式,使居民更多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引导参与者选择其偏好的文化产品进行到店消费,实现对消费者的补贴。

  专栏4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1、扶持文化特色小镇建设:扶持建成东方养生小镇,道士袱文化古镇(两镇)。

  2、支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建成石开、佛圣堂、石雕古建文化产业基地,大冶奇石文化产业基地,东楚传媒、蓝缕国画、油画复制产业基地,大冶刺绣、阳新布贴产业基地,磁湖梦演艺产业基地(五基地)。

  3、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发展:重点打造黄石铁山矿冶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东钢工业遗址文化产业园、必威体育app官网:环磁湖老工业区华新旧址文化旅游开发项目、黄石磁湖“欢乐世界”(大型文化游乐项目)等四大项目。

  4、支持文博业发展。依托必威体育app官网:博物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等为载体,促进黄石文博事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

  5、做优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大力推进阳新布贴,大冶刺绣、殷祖古建、大冶木雕、石雕、铜雕等非物质文化产业产业化进程,壮大黄石特色文化产业。

  6、推动文化企业上市:支持以大冶石开工艺、黄石日报新媒体集团等企业上市融资,打造成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综合性现代传媒集团。

  7、建成鄂东演艺公司:引进专业文化演艺企业,整合市级国有演艺资源资产,成立鄂东演艺公司。

  (五)壮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

  1、完善现代媒体管控机制。坚持党管媒体,不断增强媒体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加强安全播出管理,建立上下贯通、资源共享、高效联动的安全播出综合管理平台,确保全市广播电视设施运行安全。建立完善科学、先进、高效的广播影电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对各类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频道频率、电影放映发行、视听节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使用等的管理,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科学监测水平,保障事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媒体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再造,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

  2、实现广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加强与新科技的融合,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科技、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一批融合平台与产品,提升融合创新能力,逐步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支持黄石广播电视台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支持东楚网、黄石声屏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建设,打造一批具黄石特色和强大传播能力的知名网站。支持媒体打造名牌栏(节)目。全面提升我市广播影视事业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形成立体多样、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3、推动新闻出版行业稳中求进。引进现代印刷技术,加快技术更新,淘汰落后的印刷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印刷技术、质量显著提高,推动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大出版印刷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净网”、“清源”、“秋风”、“剑网”等专项行动,始终保持“扫黄打非”工作严查严打的高压势态。

  专栏 5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重点项目

  1、全媒体新闻中心建设工程。建设高标清视音频信号调度(总控)中心,实现直(转)播信号的调度及分发。

  2、广播频率数字化改造工程:实现音频信号播出质量的提高以及智能化控制切换、路由、监测和故障处理。

  3、实施广电技术提升工程:建设三频道数字高(标)清播出平台,实现与非编系统安全高效的文件化交互。全面提升总控调度功能。购置“8+1”讯道高清转播车,配置无人机拍摄及 500米无线传输、4G传输系统。

  4、建设全台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在线、离线存储和素材查询,以及多格式转码、多平台文件级交互、发布等。

  5、推进网络视听平台及手机 APP建设:实现广播电视从传统视听媒体传播服务模式向“多媒体形态、多信息服务、多网络传播、多终端展现”的全业务服务模式演进,为用户提供 “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

  (六)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1、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推动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内容建设,丰富产品供给。实施文化市场行业转型升级工程,鼓励和支持文化娱乐企业加快业态转型、创新服务模式。鼓励综合性、平台式文化企业发展,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文化消费。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开展著作权保护登记工作。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引导文化市场主体创作生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鼓励传统文化市场与网络文化市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完善文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推动区域协作和市场一体化建设,增强文化市场内生动力。

  2、提升文化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建立我市文化市场信用数据汇集系统,落实《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和“双公示”制度,探索实施文化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协调监管机制,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巩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建立协调有序的综合执法运行机制。严格执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上岗制度,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提高综合执法队伍执法办案能力。大力推行“互联网+”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加强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升级上网服务场所监管平台,全面应用电子案卷,完善网络举报平台。加强文化市场内容监管,完善网络文化内容监管体系,构建自审自查、网络筛查、通力协作、严格执法的网络文化市场执法机制,严控含有禁止内容的网络文化内容传播。实施文化市场“净化”工程,加大城乡、娱乐、演出市场管理力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健全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文化市场违法犯罪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健全领导决策机制。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建立文化建设协调机制,形成市委Betway必威体育:领导、相关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文化建设管理格局,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完善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机制。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市县“三馆”组建理事会,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和考核办法。深化广电媒体的机制改革,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文化建设评价工作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

  4、加强文化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推动文化系统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文化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文化行政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依法赋予企事业单位更多的法人自主权。加快文化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健全文化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深化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文化行政审批项目精简力度,积极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办法,扎实推进文化领域的“放管服”工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完善文艺院团“一团一策”分类改革,健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处置、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劳动分配、财政税收等政策,建立国有文艺院团管理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形成责权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创新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推动县(市、区)通过县聘乡用、派出制等形式加强乡镇文化工作力量配备。

  2、加大文化政策落实力度。加强文化财政保障,推动各级财政将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戏曲振兴发展、综合执法机构和能力建设等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推动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等重要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完善配套政策,及时跟进制定出台与国家和省重大文化政策相衔接的地方性文件。

  3、推进文化法治建设。加快地方文化立法进程,推进必威体育app官网:工业遗产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办法等重点文件出台。争取市人大开展文化执法检查,推动重大文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完善文化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提高文化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经费保障

  1、加大市县区各级公共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和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资金扶持力度,落实财政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

  2、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兜好底的原则,将 22项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Betway必威体育: 48项实施指标的实施费用纳入同级预算。完善购买机制和程序,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公共文化活动项目的立项、申报、评估制度,建立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估机制,优化投入结构。创新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面向全社会,扶持民间优秀的文艺创作团体和个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土地使用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用地等方面的支持。

  3、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有关政策。完善公益捐赠和赞助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通过冠名、建立基金、捐款捐物等形式,资助文化建设或自建面向公众开放、非赢利性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投资,带动社会投资。

  (四)人才保障

  1、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制定《黄石文化人才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纲要(2016—2025年)》,实施舞台艺术人才培养工程、骨干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名家支持工程。加大编导、舞美、编剧、创意设计、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形成以文化名家队伍、骨干人才队伍为核心的文化人才梯队,在资金、项目、演出、考察学习、交流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必威体育app官网:文化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政策,突出抓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力建设高层次文化人才群体,加快人才向文化建设一线集聚。顺应网络文化发展的趋势,着力搭建网络文化人才培养平台,促进青年创意人才在网络文化领域脱颖而出。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人才资源配置平台的作用,强化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奖励。

  2、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推动解决基层文化单位人员配备、基本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实现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益性服务岗位工作人员不少于 3名,村(社区)至少配备 1名财政补贴文化指导员的目标。实施民间文化人才扶持工程,扶持民间文艺团队、业余队伍,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各类文化活动骨干带头人。培育和扶持各种群众性文体协会,组建特色文体队伍,建立稳定的基层文体指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指导和注册管理。

  

  必威体育app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30日


.foot a{color:#fff}; .foot a:hover{color:#fff}; .we_bottom p span{ margin-right:20px; color: #000000; cursor:pointer; } .we_bottom p span a{ color: #000000; } #imgConac{margin-bottom:-10px;} #_span_jiucuo {position: static;} #ipv6 { margin-left: 20px; color: #ffffff; } #ipv6 i { display: inline-block; padding: 0 5px; line-height: 20px; border: #efefef 1px solid; border-radius: 2px; margin-left: 5px; font-weight: normal; font-tit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 _Betway必威体育_必威体育app官网-【投注*平台】